高安全性自动冲床技术解析:冲压设备安全防护的创新突破
一、主要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自动冲床,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中的冲压设备安全防护技术。该发明主要应用于卡片生产、电子元器件、小型五金件等行业的冲压加工场合,特别适用于需要频繁手动放料、取料的小批量冲压作业环境。在电子、电器、机械零件、汽摩配件以及五金零部件等冲压及成型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解决的技术问题
安全隐患突出: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冲床时,容易发生手部尚未离开模具区域就启动冲压的误操作,造成严重压伤事故;
劳动强度大:需要频繁手动操作启停手柄,长时间作业容易导致操作人员疲劳;
自动化程度低:传统冲床缺乏智能感应和保护装置,完全依赖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适应性差:安全防护装置固定不可调,无法适应不同尺寸工件和操作习惯的需求;
生产效率受限:由于安全顾虑,操作人员往往放慢操作节奏,影响整体生产效率。
三、关键技术方案
该发明通过创新的光电感应技术和机械联动设计,提供了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
1. 智能感应防护系统
红外光电感应:在操作区域设置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形成无形的安全防护屏障;
实时状态监测:实时检测操作人员手部是否处于危险区域,确保安全后再启动冲压;
信号联动控制:感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实现自动启停控制。
2. 可调节感应装置设计
转动支架结构:采用枢接件和转动臂组成的转动支架,使感应装置位置可调;
水平面调节:转动臂的枢接中心竖直向下,确保调节平面在水平面上;
安全距离可调:根据人手长度、工件尺寸和操作习惯,灵活调整安全防护距离。
3. 气动自动控制系统
气缸执行机构:采用气缸作为执行元件,输出端与启停操作手柄连接;
电控联动:控制系统根据感应信号控制气缸动作,实现自动启停操作;
可靠性强:气动执行机构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维护简便。
4. 精确定位与导向机构
导柱导孔配合:上模设置向下导柱,下模设导孔,合模时导柱插入导孔,确保合模精度;
双限位条设计:下模上设置两条相互垂直的限位条,实现工件的快速准确定位;
滑动底座结构:底座滑动安装于基座上,便于调整和下模更换。
5. 快速定位固定装置
可调定位装置:底座两侧设置定位装置,包括压块、垫块和连接螺丝;
灵活固定:安装下模时可调整底座位置,冲压时则牢固固定。
四、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实用价值:
1. 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彻底杜绝压手事故:通过红外感应屏障,确保手部离开危险区域后才启动冲压,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
实时防护:感应装置实时监测操作区域,提供持续的安全保障;
多重保护:机械、电气、气动多重保护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2. 操作便捷性显著改善
自动操作:实现冲压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
调节灵活:感应装置位置可调,适应不同工件和操作需求;
3. 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操作节奏优化:消除安全顾虑,操作人员可以更专注于工件摆放,提高操作速度;
连续作业:自动化启停实现连续作业,减少中间停顿时间;
4. 经济性显著提升
投资回报率高: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适应性强的:一台设备可适应多种工件加工,设备利用率高。
5. 人机工程学优化
劳动强度降低:自动启停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操作舒适:可根据操作人员习惯调节安全距离,操作更加舒适;
心理负担减轻:消除安全顾虑,操作人员心理压力大幅减轻。
6. 技术创新性突出
光电技术应用:创新性地将红外感应技术应用于冲床安全防护;
机械结构创新:可调节转动支架设计,突破传统固定式安全装置的局限性;
系统集成优化:将感应、控制、执行机构有机集成,实现智能化安全防护。
该发明通过创新的光电感应技术、可调节安全防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成功解决了传统冲床在安全性、操作强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为冲压加工行业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