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冲床技术解析:数控机械加工设备的创新突破
一、主要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自动冲床,属于数控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中的冲压设备。该发明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零件、汽摩配件以及五金零部件等行业的冲压及成型加工,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效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制造企业。
二、解决的技术问题
结构庞大笨重:传统曲轴式和液压式冲床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移动不便;
能耗高噪音大:飞轮、离合器等机械传动结构能耗高,运行噪音大,不符合环保要求;
自动化程度低:模具更换繁琐,送料、下料需要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
精度控制困难:传统机械传动方式难以实现精确的行程控制和位置定位;
维护成本高:液压系统需要定期更换液压油,机械部件磨损严重,维护频繁。
三、关键技术方案
该发明通过创新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1. 伺服驱动冲压系统
伺服电机直驱:采用第一伺服电机通过滚珠丝杠直接驱动滑块,取代传统的飞轮-曲柄连杆机构;
精密位置控制:伺服电机配备编码器,实现滑块行程的精确控制和定位;
限位保护机制:设置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确保滑块运行安全可靠。
2. 转盘式多模具系统
双转盘设计:设置安装上模具的上转盘和安装下模具的下转盘,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同步转动;
快速模具切换:通过转盘旋转实现不同模具的快速切换,大幅缩短换模时间;
精确定位:配备定位气缸,确保模具准确定位,保证冲压精度。
3. 自动化送料系统
伺服控制送料:采用第三伺服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副驱动送料钢辊和压辊组;
精确送料控制:伺服控制实现板料进给的精确控制,保证送料精度;
连续自动化生产:实现板料的自动连续送进,提高生产效率。
4. 智能控制系统
PLC集中控制:采用PLC控制系统集成控制所有执行机构;
多伺服协同: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伺服控制器分别控制三个伺服电机,实现协同作业;
人机交互界面:配备触摸屏,方便参数设置和操作监控。
5. 辅助功能模块
板料切断机构:在工作台上设置板料切断机构,实现自动化料片分离;
下料机械手:配备由电磁阀组控制的机械手,实现冲压成品的自动下料;
全自动化流程:实现从送料、冲压、切断到下料的完整自动化生产流程。
四、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实用价值:
1. 性能指标显著提升
高速高效:冲压速度可达每分钟120次,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精度优异:伺服控制确保冲压位置精度达到±0.01mm;
稳定性好:电子控制取代机械传动,运行稳定性显著改善。
2. 节能环保效果突出
能耗降低:伺服直驱系统比传统冲床节能30%-50%;
噪音大幅减少:取消飞轮和离合器,运行噪音降低至75分贝以下;
3. 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
快速换模:转盘式多模具设计使换模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
智能化控制:PLC系统支持多种工艺参数的存储和调用。
4. 操作维护便捷性改善
5. 经济性显著提升
投资回报率高:生产效率提高和能耗降低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比传统冲床节省30%以上空间;
适应性强的: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需求。
6. 技术创新性明显
伺服技术应用:在冲压设备中创新性地采用伺服直驱技术;
智能化水平:实现冲压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该发明通过创新的伺服直驱技术、转盘式多模具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成功解决了传统冲床在能耗、噪音、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密、环保的冲压加工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